• 做文明徐州人 讓城市更美好
  當前位置:首頁 > 徐州新聞 > 民生 > 正文

為了41年前的誓言

2021-12-31  來源:中國徐州網(wǎng)-徐州日報  編輯:孟祥
2021-12-31  中國徐州網(wǎng)-徐州日報

◎徐報融媒記者 盧波 曲美慧 孫馮燕

一叢翠竹,傲然挺立于寒風之中。

1980年5月,時任江蘇徐州柳新鎮(zhèn)供銷社黨支部書記的付玉娥親手栽下這片竹子。青竹無言,41年來,伴著改革開放的奔涌浪潮,它見證了柳新供銷社轉型開拓的艱難歷程,也陪伴付玉娥度過了人生最難忘的燃情歲月。

就在這片竹林旁,她曾立下誓言,日子再緊,集體資產(chǎn)一寸都不能丟;前路再難,一定要帶著職工過上好日子!

為了誰?依靠誰?我是誰?

這份出給所有黨員的“問卷”,付玉娥用敢闖、敢拼、敢守的勇氣與擔當,書寫了屬于自己的答案。

——我是誰?

——我是一名黨員!我不帶頭干,誰來干?

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隨著商品市場的全面開放,銅山縣柳新供銷社(現(xiàn)屬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(qū))的經(jīng)營每況愈下。1993年,47歲的付玉娥臨危受命,主任、書記一肩挑。

當時的柳新社,已欠下400多萬元債務,簡陋的營業(yè)房伸手就能摸到屋頂。260多名職工還要吃飯,怎么辦?

付玉娥愁得哭了一夜。

第二天一早,擦干眼淚,她馬上召開職工大會,探討出路。

“大家放心,我一定帶你們闖出一條活路!”

要想“活”下去,必須轉變思路!

貨源跟不上怎么辦?走出去!

常熟的服裝,柯橋的布匹,義烏的小百貨……三輛車,日夜兼程,凌晨一兩點出發(fā),次日進貨、裝車、返程。

無數(shù)個夜里,大家擠在車里過夜;實在凍得受不了,才找間最便宜的旅社住下。

老員工孫莉回憶,“1997年春節(jié)前后,老姨帶我們去常熟進貨。夜里冷,她就把棉襖解開,像老雞護小雞一樣把我們攬在懷里;早上,幾個人花3毛錢買了一碗雞蛋湯,老姨幾乎一口沒喝。”

那十年里,南到瑞安,北到臨沂,付玉娥次次都跟車,走過了數(shù)十萬里的進貨路。

柳新一帶盛產(chǎn)棉花。一到秋季,供銷社一天要收購幾萬斤棉花。別的社請臨時工,但柳新社從沒請過。

“都是付主任帶著我們干,一干就干到半夜。她那么瘦個人,噌噌噌就往好幾米高的棉花垛上爬?!蓖诵萋毠罱ㄈ鼗貞洝?/span>

付玉娥對此也記憶深刻?!疤焯炖鄣门啦簧洗玻荒芄蛟谝巫由弦稽c點往上挪??墒菦]辦法,能省一分是一分啊……”

1997年夏。一天夜里,突然暴雨如注。

付玉娥猛然驚醒。“糟了!2萬斤糧食還存在一樓倉庫!”

屋外,水已沒過膝蓋,她顧不上拿傘,瘋了一樣往倉庫跑。傾盆大雨中,哪里看得清路?沒跑幾步就一腳踩空,顧不上腳踝處鉆心的疼痛,她連跑帶摔趕到了倉庫。

附近職工也陸續(xù)趕來。

“趕緊往三樓運!”付玉娥帶頭開始拖麻袋。大伙兒緊隨其后,拖的拖,抬的抬,終于趕在暴雨涌進倉庫前,運走了全部糧食。

“一袋糧食有200多斤重,現(xiàn)在想想,都不知道我們哪兒來那么大力氣!”老員工徐明金回憶,那晚付玉娥累得直接躺在了地上,左腳踝腫得有拳頭那么高。直到現(xiàn)在,一到陰雨天,付玉娥的左腳仍會疼得走不了路。

好在,所有汗水都沒有白流。1994年年終盤點,柳新社轉虧為盈;六年后,他們還清了所有欠賬。

談及那段時光,付玉娥笑道:“一點不覺得苦,就一心想著,我是當家的,是黨員,200多口子都指望著我呢!我不帶頭干,誰來干?”

——依靠誰?

——依靠干部職工,一條心往前走!

上世紀90年代,為了生計,很多供銷社開始變賣固定資產(chǎn),柳新社的一些干部職工也動搖了。

彼時,柳新社尚有68畝集體資產(chǎn)。賣,還是不賣,付玉娥面臨著艱難的抉擇。

賣,可以還欠款、發(fā)工資,眼前的日子是輕松了,可以后呢?

不賣,日子可能會很難,但可以守住集體資產(chǎn),守住幾代職工的心血,守住供銷社的明天。

不賣!付玉娥下定決心。

1998年初,她召開支部大會,表明立場。

“有句話說,‘但存方寸地,留與子孫耕’。我們供銷社也一樣,必須守住這立身之地,就算是脫一層皮,也不能賣一寸地。我們不能當‘敗家子’!”

之后,支部黨員開始分頭做職工的思想工作。一周后的職工大會上,全體職工一致同意保留資產(chǎn)。

人心齊,泰山移。付玉娥的那番話,原黨支部成員李光興至今仍記得清清楚楚。并肩“作戰(zhàn)”40多年,他知道,為了守住這份“家業(yè)”,付玉娥付出了太多艱辛。

“付主任,他們又來鬧事了!”

2010年5月的一天,患有重感冒的付玉娥正在辦公室里掛吊瓶,一名職工匆匆跑了進來。

眼見供銷社的發(fā)展越來越好,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想盡辦法來侵占供銷社的倉庫,反復溝通無果,付玉娥干脆和職工一起日夜守在社里。

聽聞此言,付玉娥一把拔掉針頭,大步向倉庫走去。

一群人正拿著鐵锨、榔頭,“砰砰砰”砸向倉庫的磚墻。

“住手!”

付玉娥一個箭步擋在磚墻前。

“想砸墻是吧?來,先砸我!我都60多歲的人了,我怕啥?死我都不怕。告訴你們,只要我在,這集體的土地,一寸都不會讓!”

砸墻的人一愣,停了下來。

供銷社的干部職工們迅速圍攏到付玉娥身邊,齊刷刷擋在了磚墻前面。

就這樣,一次又一次,68畝集體資產(chǎn),守住了。沒有丟失一寸土地、一磚一瓦,這在全省創(chuàng)下了“奇跡”。

每每回憶起并肩站在倉庫前的那個場景,李光興總覺得,那一天,付玉娥周身都閃耀著光芒。是啊,當一個人把集體資產(chǎn)看得比生命更重時,她所迸發(fā)出的那種勇氣和力量,是何等震撼人心。

時至今日,經(jīng)過重建、翻修、出租等一系列改革舉措,當年不足600平方米的營業(yè)房如今已擴建為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的現(xiàn)代超市,曾經(jīng)欠債400萬元的柳新供銷社固定資產(chǎn)已超億元,成為全國供銷系統(tǒng)的改革標桿。

——為了誰?

——為了職工和村民的幸福!

40多年來,常有人問付玉娥:你到底為了誰?

看她沒日沒夜操勞,老伴兒問:你這么累,到底為了誰?

因為接了公家電線被狠批一頓的職工家屬張自英問:你這么摳,到底為了誰?

想私下接供銷社的建筑活而被拒之門外的表弟問:你這么冷面,到底為了誰?

半生辛苦為了誰?付玉娥的答案從未改變。

2007年12月的一天,她突然感覺右胸劇烈疼痛。

其實,疼痛已經(jīng)持續(xù)三個多月了。但因為一直忙于商業(yè)大樓改建,她一拖再拖。

一向和氣的老伴第一次發(fā)了火:“還有啥比命重要?明天必須去醫(yī)院!”

第二天,診斷書出來了:乳腺癌,中晚期。

人生,仿佛突然被畫上一個頓號,甚至,可能是句號。

聞訊趕來的李光興送來了他一直不舍得喝的茶葉;女職工們哭紅了眼:“老姨,你別怕,我們湊錢給你治”;附近村民們送來了他們一鏟一鏟特意挖來的野菜……

可是,付玉娥沒有太多時間去悲傷。商業(yè)大樓已經(jīng)開始建設,明年的化肥、種子等工作也要開始謀劃……萬一她沒能挺過這一關,她必須用最快速度把所有工作都梳理好,交到下一任手中。

那天晚上,她伏案至深夜,細細查看著一筆筆賬目、一本本筆記,心中的答案,更加堅定。

守護集體資產(chǎn)、搏擊市場風浪、建設農(nóng)資網(wǎng)絡、擴建農(nóng)商超市……這一切,為了誰?

為了不辜負幾代供銷社人奮斗的心血;

為了職工們能有安身立命的根本;

為了村民可以“和市民一樣”便捷購物;

為了農(nóng)民兄弟能買到優(yōu)質可靠的農(nóng)資產(chǎn)品……

付玉娥釋懷了。能為那么多人的幸福而活過,已然無憾。

幸運的是,手術很成功。18天后,她再次回到了供銷社。為了留住她,80多名職工集體按下鮮紅的手印。他們說,付主任,您當家,我們覺得有依靠,心里踏實……

采訪的最后一天,恰逢柳新供銷社召開黨支部大會。

“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……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……”面對黨旗,75歲的付玉娥帶頭宣誓。一旁的手機屏幕上,身處南京、北京、深圳、新疆等地的退休黨員頭像一個一個亮了起來,來自大江南北的宣誓聲與在場黨員們的聲音融為一體,鏗鏘而堅定,久久回蕩。

付玉娥瘦小的身軀站得筆直。在她身后,那叢41年前栽下的綠竹依舊傲然挺立在寒風中,一如她歷經(jīng)風雨而依然堅定前行的身影……

編輯:孟祥

新聞爆料:0516-82345678  商務合作:0516-85792397 13775881757

版權聲明: 徐州報業(yè)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、彭城晚報、都市晨報、中國徐州網(wǎng)所發(fā)表之文章與圖片,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的保護,未經(jīng)書面許可不得轉載。 部分網(wǎng)站的侵權行為,如擅自轉載、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,徐州報業(yè)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(jīng)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(jù)。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(wǎng)絡,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!